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区政府信息公开 > 重点领域信息公开 > 生态环境领域 > 污染防治

2023年度仙女湖区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

访问量:


2023年,我区认真贯彻中央、省、市河长制工作有关要求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扎实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,实现仙女湖区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。现将河长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:

一、河湖基本情况

仙女湖区总面积498平方公里,人口10万人,辖7个乡镇办、54个行政村(居委会),全区有主河流段1个(袁河段),支河流段5个(孔目江段、界水江段、划江段、九龙江段、袁惠渠段),53座小(二)型以上水库,217座山塘,43座环仙女湖水塘,其中仙女湖(江口水库)为大(二)型水库,位于袁河中游,属流域型湖泊,湖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。

2023年,全区所有水库、山塘、环湖鱼塘持续推行人放天养,水库水质达Ⅲ类的95%以上,山塘、环湖鱼塘全部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,水库、山塘、环湖鱼塘水质持续好转。三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基本平稳,其中,平川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到Ⅱ类,江口断面水质稳定Ⅲ类,傣家村断面水质稳定Ⅳ类,水质优良比例完成年度目标,第三水厂水质达标率100%,全区两个责任断面平均值未出现现V类及劣 V类情况。全区各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巡湖3003次,协调解决河湖突出问题40余个,整治“清河行动”问题清单10个,有力维护了我区河湖生态安全。

二、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强化河湖长制工作领导

1.召开了仙女湖区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,传达2023年市级总河湖长会议精神,审议通过《2023年度仙女湖区河湖长制工作要点》《2023年度仙女湖区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》,明确仙女湖区各级河湖长工作责任和任务,细化河湖长制分级分段管理。

2.签发《关于纵深推进仙女湖区河湖“清四乱”常态化规范化工作的二十条措施》(仙总河(湖)令〔2023〕1号),纵深推进仙女湖区河湖“清四乱”常态化、规范化开展,要求各乡镇(办)对全区52座水库、217座山塘、袁河仙女湖区段37KM主流及其支流、孔目江仙女湖区段主流22KM及其支流以及界水江、划江、九龙江等中小河流实行全覆盖式摸排。

3.落实《纵深推进全区河湖“清四乱”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明确清理整治任务、具体步伐、部门分工、责任要求。督促各乡镇(办)进一步加大“四乱”问题排查力度。今年以来,“清四乱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,河湖面貌明显改善。排查河湖“四乱”问题12个,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。

4.部署以“清洁河湖水质、清除河湖违建、清理违法行为”为重点的“清河行动”。组织全区各河长制成员单位踊跃参与,发现入河排污口问题2个、查处偷猎野生动物行为2起、强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整改2处、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3个、河湖水域保洁问题1个,全面整改完成。为维护仙女湖河湖生态健康,打造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幸福河湖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(二)加强河湖长制责任体系落实

1.持续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检查。建立河湖长制履职评价和述职制度,7位乡级总河湖长撰写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,完成2022年度仙女湖区各乡镇(办)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考核。加强下级河长督查督办,组织开展仙女湖区河湖长制河湖“清四乱”专项督查、袁河水环境专项督查等行动,下发督办函1份,解决河湖突出问题7个。开展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监督检查工作,通报乡村两级河长工作情况,进一步督促下级河长履职尽责

2.全面落实上级督办问题整改。完成新余市总河湖长会议指出的12个问题整改落实。上级河长办巡仙女湖监督检查督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。

3.持续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。组织实施了河下镇党委书记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,审计查处各类问题5项,提出针对和可行审计建议4条。

(三)持续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

1.进一步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整治。部署《仙女湖公共排水管网排查及修复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》,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排水管网的排查、修复整治工作,提高公共排水管网的运行质量,保障公共排水管网设施功能完好。2023年,仙女湖17条主次干道(包含万商红)44.6公里雨水排水管网已全部完成清淤疏通;开展雨污水井设施专项维修养护工作,共补修井盖26个;组织华赣公司对同创中央公园污水管网进行维修疏通,修复长度2Km。并针对小区北门沿线污水管道进行清淤检测,检测长度600m;物流园廉租房小区出现污水管道堵塞问题,已请华赣公司疏通管道,化粪池疏通5个;仰天岗大道欢乐大世界易涝点已疏通完毕,疏通检测长度300m。

2.进一步强化城乡垃圾整治。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网络。实行了“村组收集,乡(镇、办)转运至区级垃圾中转站,区级垃圾中转站转运至市垃圾发电站”的三级管理模式。乡镇(办)生活垃圾转运至区垃圾中转站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;实现垃圾日产日清,明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。建立垃圾收集处理系统。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,区管委会加大了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,先后建成6座垃圾中转站(河下垃圾中转站、钤阳垃圾中转站、九龙山乡垃圾中转站、欧里垃圾中转站、观巢垃圾中转站、仰天岗垃圾中转站)分别负责七个乡镇(办)和景区的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,有效提高了我区城乡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标准和保洁水平。与第三方签订二次清运协议,全区各中转站的生活垃圾全部输送垃圾发电站焚烧发电,每天运送生活垃圾约30吨,全年垃圾处理量达9000余吨。

3.进一步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。为进一步明确河道管理保护范围,为河道监管、执法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依据,确保河道景观、泄洪、排涝、供水等功能充分发挥,有效保护了河道的生态环境,2023年开展了全区7条名录外中小河流(九龙山河、孝头河、荆桥河、泻炉下河、洋潭河、杨眉桥河、茂山河)管理范围划界。有效减少因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边界不清,导致开发建设项目、生产经营活动随意侵占河湖管理范围,违法建设、违法耕种、违法设障等现象,保障我区河湖水生态环境。

4.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管理。部署《仙女湖区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》,建立仙女湖增殖放流活动长效机制,促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。全面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,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,改善水域生态环境,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。2023年8月在仙女湖大水面开展增殖放流活动。主要放流品种为四大家鱼鲢鱼、鳙鱼、草鱼、青鱼为主,总计放流554万尾。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,采取岸上整治与水上执法相结合的形式,联合河下镇派出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次,共查处渔事案件45起。截止2023年末,流域内所有非法捕捞渔具和作业船只均已取缔,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,收缴电鱼工具等非法渔具600余套,出动巡逻船只2100余船次。有力打击了电、毒、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,我区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5.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。以仙女湖流域为重点,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排查工作,大力推广绿色防控、统防统治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增施有机肥、科学用药施肥等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。2023年仙女湖区实现绿色防控覆盖面积6061亩;充分利用现有沟、塘、渠等,建设生态缓冲带、生态沟渠、地表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,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。高标准农田建设了衬砌渠道80.20km,土质排水沟20.38m,新建渠系建筑物2033座,覆盖农田1万亩;投入资金33万元在全区范围内投放杀虫灯118盏,示范牌5块,覆盖农田5800亩,减少农药使用量达30%。

6.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源保护。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深入排查工作。拟定《仙女湖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》,加强和规范全区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组织领导,对排查出的入河排口实施“一口一挂点领导”,明确挂点领导作为入河排口整治第一责任人。发挥排口长机制作用,针对性进行问题整治,目前为止共对18个入河(湖)排口进行了清理淤泥、垃圾打捞等治理,共完成清淤约2200米,清淤1438立方,清理404.68吨垃圾。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日常巡查。督促河下镇对第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界碑标志警示牌、保护区护栏做好设施维护工作。要求仰天岗办事处落实属地管理职责,及时清理第四水厂(孔目江)水源地保护区新欧公路侧导流槽淤堵问题,放空事故处理池内的雨水,确保应急设施有效运行。

三、存在的问题

1.河湖长制工作经费投入不足。市级和区本级没有专门的河湖长制工作经费,袁河仙女湖区段构建《党建+旅游虚拟股份》分红机制,解决了部分环仙女湖水面垃圾打捞经费问题,孔目江仙女湖区段保洁经费基本依靠沿江各乡镇办自筹,影响基层开展河湖长制工作的积极性。

2.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,孔目江汛期水污染强度偏高,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。

3.部分河湖长履职还不到位,部分乡、村河湖长巡河巡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,河湖“四乱”问题时有发生。尤其是巡查发现的问题少,解决问题的数量不多,巡河巡湖效果不理想。

四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
1.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监督检查。完善河湖长制监督检查体系,持续开展“清四乱”、河湖管理、河湖长履职尽责、水域岸线利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,跟踪督促问题整改。充分发挥责任单位河湖管理责任的主体作用,依法履行河湖管理、治理和保护的职责,加强各类涉河湖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。

2.积极开展河湖长制舆论宣传。广泛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活动,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,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;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融媒体,宣传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及典型经验;积极引进和推广农药化肥减量技术,倡导科学使用农药,减少农药浪费,提高农药利用率。